完美日记母公司布局护肤赛道 联合创始人陈宇文:目前IPO没有时间表

2020-06-11 10:39:14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陈俊杰

6月8日,逸仙电商联合创始人陈宇文面向到场的30多家媒体介绍逸仙电商全新推出的美妆品牌“完子心选”,这是他创业四年来第一次在公共场合面对媒体,也是逸仙电商创始团队屈指可数的亮相。但是,逸仙电商孵化的完美日记已是国货彩妆的头部品牌,正如陈宇文所说,年轻消费群体可能不知道逸仙电商,但肯定听过完美日记。

不同于完美日记主要聚焦彩妆,完子心选的品类涵盖护肤、彩妆、个护及美容仪器等200多个SKU。而在此前鲜有涉足的护肤品赛道,逸仙电商又将采用何种打法?陈宇文6月10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护肤品赛道竞争情况的确非常激烈,现在已有很多传统品牌做出非常亮眼的成绩。“但我认为留给完子心选的空间依然很大,我们是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美妆企业,切入护肤品领域是对我们此前产品线的一个扩充。”

推出子品牌布局护肤赛道

完美日记用三年时间跃居国货彩妆龙头品牌的故事,已经成为同行的营销教科书。逸仙电商在此时切入更宽敞的护肤赛道,又能否复制完美日记的成功?

陈宇文对记者表示,逸仙电商从创业之初就定下了多品牌全品类的发展战略,不论护肤品还是彩妆,出发点都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坚持与消费者站在一起。中国女性人口已经有6.8亿,公司在过去三年里遇到了许多不同偏好和需求的用户,仅完美日记一个品牌无法满足她们的爱美需求。

而在过去的调研中,陈宇文也发现一个现象,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化妆品大国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都以本土品牌为主,如美国有雅诗兰黛,日本有资生堂,韩国有爱茉莉太平洋,但中国占主导的还是这些国际品牌,逸仙电商从中看到了机会。

但陈宇文表示,目前公司对于完子心选没有固定的市场策略,“消费者在哪我们就在哪,用我们年轻消费者所喜爱并能接受的语言,跟他们产生连结和对话”。

与完美日记一样,完子心选锁定18-28岁年轻大学生和白领女性用户。陈宇文也谈起创立完子心选的初衷——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多为学生或者是职场新人,大多数都是美妆新手,对基础护肤产品的需求比较大。“我们发现,这一代的年轻女性对自我的关注度非常高,对护肤、化妆的需求也非常多样。为了满足用户更多的肌肤需求,我们决定正式创立完子心选品牌。”

不过,在高手云集的护肤品领域,完子心选未来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验证。一位不愿具名的日化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网红品牌和现象级单品层出不穷,但护肤品的竞争更注重产品功效,如果效果好、性价比高就很容易形成口碑效应,如果反馈一般,就很难出彩。

目前IPO没有时间表

美妆行业素来竞争激烈,不论是传统国际品牌还是近几年诞生的“网红”品牌,他们的战略目标都很一致,就是进一步抢占年轻市场。而完美日记则以性价比在众多国货品牌中脱颖而出,母公司逸仙电商也受到多个明星资本加持,估值突破20亿美元。而在最近,关于逸仙电商IPO的消息在行业内传得沸沸扬扬。

陈宇文对记者强调,IPO现在不是逸仙电商重点关注的事项,也没有任何时间表。逸仙电商副总裁黄一耕则补充称,公司还处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目前最关注的还是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公司的市场估值。

实际上,无论是完美日记还是新推出的完子心选,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消费品牌都需要接受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挑战。在前述日化行业内部人士看来,不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起步,消费品牌最终都会走向全场景、多渠道的运营方向。而新冠疫情暴发,更是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线上线下整合。

陈宇文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疫情的影响。他说,疫情势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美妆行业也不例外。举个例子,有的消费者可能还在担心工作、薪资问题,这时大家可能没法花太多心思在消费上,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的消费总量。

“在大环境下,美妆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但我们相信这些冲击是暂时的,待疫情过后,整个美妆行业都有机会迎来更好地发展。来自行业及我们内部的数据都显示,5月起,销售额已触底反弹,出现全面回暖的态势。”陈宇文提到,按照原计划,2020年完美日记要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店200家,而现在增加到400家。

他进一步表示,这个计划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第一,逸仙电商非常坚定和长期看好中国美妆市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未来美妆市场每年的新增用户起码有1000万人。第二,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以往,消费者经历灾难后对自我美好的追求会更强烈,愿意在美和时尚方面消费更多。而且中国的疫情管控得非常好,所以逸仙电商加大了在新零售战略的投入。

在陈宇文看来,未来三年内,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美妆行业的整合、兼并、收购会加剧,集团化作战格局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竞争形态。因此,公司一开始就确立了多品牌发展战略,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美妆集团,也会持续推出不同价格带、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功效的品牌和产品。这些品牌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孵化和外部引入两个方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
查看更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888-2558